传递深圳味道的他们,一直在路上

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,这味道总是让人难忘,因为其中蕴含着城市的故事,城市的情怀,城市的文化。

深圳,作为一座勇立潮头的奋斗之城,不断书写传奇的同时,也积淀下了专属的“深圳味道”,它们承载着深圳人敢为人先、勇于创新的精神。

本期深圳卫视《先行》栏目,让我们品一口“有滋有味”的深圳,看“深圳味道”如何在产业化道路下“开枝散叶”。

一次突发奇想的美食分享

引发产业化发展思考

深圳大鹏半岛南澳海域水质优良,气候适宜,盛产海胆。海胆粽,是当地的传统美食,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。

“没钱买鸡蛋,餐餐吃海胆。”这是当地流传的一句民谚,也是张长妹的童年记忆。作为南澳海胆粽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的张长妹,在七八岁时就开始跟着长辈学习包制海胆粽。

正宗的海胆粽,要选用当天早晨从海边礁石缝现挖的海胆,咸水草做绳、芒叶做粽叶。多年来,张长妹都坚持这一件事。

时间回拨到2003年,彼时,正在经营酒楼生意的张长妹突发奇想,制作了400多个海胆粽回馈老顾客,那一年,她才20多岁。“人家送东西都有一个包装盒,我只能用塑料袋。”张长妹表示,一开始她担心客人不要,结果,尝过海胆粽的顾客纷纷要求付费加单,最后做到了一万四千多个。

因为没有包装拿取不便,张长妹便自己动手设计了最简单的包装盒子。用芒叶作为包装主打元素,这一用就是20几年。就这样,深圳海胆粽的产业化道路由此萌生。

辞职创业立志打造“深圳味道”

从小工坊走到大工厂

同样也是2003年,来深圳已经20年的温林送正准备向工作多年的深圳南山肉联厂递交辞呈。作为深圳的一家股份制企业的员工,在很多人看来,他的工作安逸,收入可观,但年轻的温林送始终按耐不住创业的心。

“当时我还挺年轻的,跟重庆的一个朋友一拍即合,想在深圳发展自己的才能。”温林送表示。

创业的心愿始终拨乱他的心弦,他想做出让大家都印象深刻的深圳味道,第一个尝试就是做腊肠。当时正值深圳改革开放初期,全国各地涌入了很多民工,以湖南、四川、广西为主,川味麻辣香肠、湖南腊肉等食品深受热捧,温林送认为这在深圳是能够卖开的。

凭借着在肉联厂丰富的肉类食品经验,产品的风味很快就确定下来了。由重庆籍的搭档提供腊肠风味的“秘笈”,温林送进行了广式口味的改良,打出和传统广式腊肠的差异化风格,让不少没吃过的食客们大呼过瘾。

在传统工艺中,腊肠的切片、套肠、风干,至少要2到3个星期。传统的人工方式已无法满足生产,小工坊的建设迫在眉睫。温林送用赚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到小工坊里。很快,一个不到300平方米的小工坊就建设完成了。但使用的技术仍然以简单的搅拌、竹筒等简单工艺进行。

2005年,温林送的腊肠迎来了转折点,因为这年,大型品牌商超山姆进军深圳了。“当时,他们找到我们的产品,他们的需求量比较大,一天可以卖几吨,在那时,我们就发现产业化要升级了。”温林送说。

走产业化道路,一直在温林送的创业计划中。而建设大型工厂,合适的设备缺一不可。几年来,他们去了河北、湖北、湖南等全国各地的机械厂寻找设备,为初创企业节省成本,提高效能。

这天,他们一行人来到佛山,希望能寻找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。他们此行的目标,是一款可以提高企业产能的利器——灌肠高速扭结机。几番谈判,温林送买下了属意的设备。“人工设备一天只能灌一吨左右,自动化的设备一个小时就可以达到一吨的产量,产能比原来提升了几十倍。”温林送介绍道。

产量增加六倍

海胆粽有了自己的生产车间

看到了不少像深圳腊肠一样的传统美食走上产业化道路,肩扛传承非遗美食担子的张长妹也心动了。

南澳海胆粽能否以流通市场的模式做大做强?能否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么有特色的传统美食?张长妹萌发了打造一个生产车间将南澳海胆粽产业化的想法。

“回到南澳,我提出了把海胆粽产业化的想法,结果亲戚朋友都反对,只有我先生支持。为了证明想法是对的,我俩没少花心思。”张长妹回忆道。后来,张长妹索性把餐厅也不做了,一门心思投入到海胆粽的产业化道路中。

2020年,南澳海胆粽的生产车间落成,品牌正式步入了产业化的新阶段。在工厂内,师傅们正对着一口大锅翻炒馅料,有五花肉、海胆肉、瑶柱、虾米、萝卜丝、花生米、老葱头等调味料,其中还加入了消毒机等先进设备。张长妹自豪地说,这个新落成的工厂是全市11家非遗工坊之一。

“它原来是一个工业厂房,我们一起投入了有200多万元,设备这一块接近100万元,一半一半的比例。目前投入较大,但是我们有信心。”张长妹说。

更大的工厂场地,更先进的设备,现在,车间每天最多能生产6万个粽子,产能提升了6倍以上。目前,工坊有固定工作人员16名,还有一些临时工,都是村里的阿姨,经过统一培训后,忙时直接上岗,顺便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难题。

“深圳味道”不断走出去

承载对四方宾客的热情

产业化的道路越走越顺,让立志要进驻大型商场的温林送吃下了定心丸。如今,其产品入选了“深圳手信”、“深圳老字号”等品牌,不少大型超市都有上架。

走产业化道路,也让张长妹的海胆粽打出了名堂。近年来,她受邀参加各种展会和活动多达500场,还开拓了线上直播等购买渠道。

大鹏人长期靠海生活,许多生产生活习俗传承至今,形成了以客家、疍家文化为主,大鹏独有的传统文化。传播大鹏当地传统文化,是张长妹的更加宏远的目标。她笑言,希望海胆粽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个特色美食名片,让特色传统美食走向全国各地。

小小“伴手礼”的背后,其实是一座城市的形象展示和品牌推广。

过去,大家普遍认为深圳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土特产,传递深圳味道的他们,一直在路上“从深圳带什么回家”是一个难题。现在,在深圳本土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推动之下,一个又一个的深圳品牌美食横空出世,一份诚意满满的伴手礼既表达了地域特有的文化印记,又承载了对四方宾客的热情。

自2012年起,深圳便开启了“深圳手信”评选活动。截至2024年,已从历史、文化、创新及创意设计四个维度甄选出超过600多款深圳手信,华为、优必选、光明乳鸽、南山荔枝、沙井蚝等来自深圳不同行业、跨品类的特色产品代表头部企业参与其中。

“深圳手信”产品总监林渝表示,希望大众能因为一个味道记住深圳,因为美食记住一座城市。

“深圳人,都是拼搏出来的,我们经常相互鼓励,要创造人生价值。”温林送表示,如果人生不去奋斗和亲身体会,这才是让人后悔的。

食物,抚慰的不单是味蕾,还有人心。传统美食,是家的味道,也是一座城市的记忆,传递深圳味道的他们,一直在路上。

编导/李子立张俊磊周一义庄文奇王涛温国赞

排版/王海苹

审校/靳阳懿
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!联系QQ:2760375052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衍熙

这家伙太懒。。。

  •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。